2016年12月6日,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》( HJ 2. 1—2016)发布,2017年1月1日已开始施行。新发布的总纲,体现了环评和排污许可制、公众参与的前因后果,还有总纲修订过程中加强了对环评技术的深化。本期技术讨论,主要围绕新总纲下,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求展开。报告书的编制一般包括概述、总则、建设项目工程分析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、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、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和附录附件等内容。环保咨询
一、概述
● 建设项目的特点
● 工作过程
● 分析判定相关情况(初审预判,简要论述项目的政策符合性、规划可行性等方面)
●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
● 结论等
(1、与以前相似,注意公参说法;2、突出产污和措施)。
二、总则
● 编制依据
● 评价目的及原则
● 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
● 评价工作等级
● 评价范围
● 相关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
● 评价标准
● 环境保护目标(附图并列表说明评价范围内各环境要素涉及的环境敏感区、需要特殊保护对象的名称、功能、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以及环境保护要求等)。
三、建设项目工程分析
● 项目概况
● 污染源及环境影响因素分析
△ 原辅材料、燃料、水资源等消耗(包括理化性质、毒理性质等)
△ 生产过程污染因素分析
△ 污染防治措施说明(说明各种源头控制、过程控制、末端治理、回收利用等环境影响减缓措施状况)
△ 风险识别
● 污染源源强及产排污情况
△ 废气
△ 废水
△ 噪声
△ 固废
△ 其他相关因素
1、(虽然清洁生产章节删除了,但是要求从工艺的环境友好性、源头防控、过程控制等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,正是清洁生产的思想。)
2、影响因素分析章节内容应为原来的工程分析内容。